1、狼前虎后——前门赶走狼,后门来了虎。比喻坏人接踵而来。
2、形容像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
3、断蛟刺虎——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。后以“断蛟刺虎”谓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
4、虎落平阳,虎头虎脑,虎头蛇尾,饿虎扑羊,虎背熊腰,龙争虎斗,龙腾虎跃,虎视眈眈,如狼似虎,调虎离山,狼吞虎咽,养虎自啮
5、亦作“虎据龙蟠”。亦作“虎踞龙蟠”。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
6、比喻凶残的权臣。语本《楚辞·招魂》:“虎豹九关,啄害下人些。”
7、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
8、虎而冠——冠:把帽子戴在头上。比喻生性残虐的人。
9、14个在其他位置:
10、龙蟠虎踞——象龙盘着,象虎蹲着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特指南京。
11、龙蹲虎踞——犹言龙盘虎踞。
12、虎口余生、虎窟龙潭、虎狼之势、虎略龙韬、虎落平川
13、成语:狐假虎威(hújiǎhǔwēi)
14、释义:头大如虎,尾细如蛇。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,到后来劲头很小,有始无终。
15、两虎相斗——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。
16、虎视眈眈——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形容心怀不善,伺机攫取。
17、藏龙卧虎——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,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。
18、放虎遗患——谓放掉老虎,必留后患。
19、虎的成语:虎头蛇尾、虎背熊腰、狼吞虎咽、虎视眈眈、龙争虎斗、如狼似虎、虎头虎脑、调虎离山、狐假虎威、饿虎扑羊、养虎自啮、卧虎藏龙、放虎归山、谈虎色变、虎口拔牙、猛虎出山、虎口余生、暴虎冯河、放虎遗患、如虎添翼、鲁鱼帝虎、狐虎之威。
20、比喻寻求保护不当,反而自招祸害
21、鱼鲁帝虎——谓将鱼误写作鲁,帝误写作虎。泛指文字错讹。
22、(拼音):liǎnghǔxiāngdòu
23、云龙风虎——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。
24、苛政猛于虎——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。
25、舄乌虎帝、笑面虎、熊据虎跱、熊腰虎背、燕额虎头、
26、小初高涨分秘籍,学霸笔记,名师独家难点解析,
27、三夫成市虎——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同“三人成虎”。
28、养虎自贻灾——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
29、成语:虎头蛇尾(hǔtóushéwěi)
1、7) 虎变龙蒸: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。
2、龙争虎战——同“龙争虎斗”。
3、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,狗背驴腰的,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4、狼飧虎咽——亦作“狼餐虎咽”。
5、饿虎扑羊、饿虎擒羊、饿虎吞羊、饿虎之蹊、
6、虎体熊腰——形容身材魁梧,体格健壮。
7、如虎添翼,拼音是rú hǔ tiān yì,意思是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。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。
8、龙行虎步、龙吟虎啸、龙跃虎踞、龙战虎争、龙争虎斗、
9、(举例造句):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,非常结实。
10、引虎拒狼、引虎入室、引虎自卫、与虎谋皮、与虎添翼
11、10) 虎口拔牙: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。
12、虎踞鲸吞、虎踞龙盘、虎踞龙蟠、虎口拔牙、虎口逃生
13、龙盘虎踞——盘:曲折环绕;踞:蹲、坐。好像盘绕的龙,蹲伏的虎。特指南京。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14、养虎贻患、养虎遗患、养虎自毙、养虎自残、养虎自啮、
15、照猫画虎、调虎离山、马马虎虎、虎落平阳、生龙活虎、谈虎色变、拒虎进狼、
16、舄乌虎帝——因“舄”与“乌”、“虎”和“帝”字形相近,同经传抄,容易写错。指文字抄传错误。
17、造句:黄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~,最终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清算。
18、将门虎子——将门:世代为将的人家。比喻父辈有才能,子孙也身手不凡。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。
19、比喻群雄奋起,互相角逐
20、照猫画虎——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
21、虎荡羊群——老虎冲进羊群中。比喻以强凌弱,为所欲为。同“虎入羊群”。
22、龙化虎变——《易·革》:“大人虎变,其文炳也。”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“(孔子)谓弟子曰:‘鸟,吾知其能飞;鱼,吾知其能游;兽,吾知其能走。走者可以为罔,游者可以为纶,飞者可以为矰。至于龙,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。’”后因以“龙化虎变”比喻变化莫测。
23、虎穴龙潭——龙潜居的深水坑,老虎藏身的巢穴。比喻极险恶的地方。
24、画虎刻鹄——①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②比喻好事做不成,反变了坏事。
25、你好!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:
26、投畀豺虎——畀:给与。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,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。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。
27、5) 虎超龙骧:比喻群雄奋起,互相角逐。
28、成语:为虎作伥(wèihǔzuòchāng)
29、敲山震虎、虎口拔牙、虎踞龙蟠、虎略龙韬、如狼似虎、龙骧虎跱、鸱目虎吻、
1、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;得狐。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;天帝使我长百兽……子随我后;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?’虎以为然;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;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;以为畏狐也。”
2、狼吞虎咽、麟角虎翅、龙驰虎骤、龙蹲虎踞、龙幡虎纛、
3、为虎作伥——伥:伥鬼,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,死后变成伥鬼,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。替老虎做伥鬼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4、画虎不成反类狗——画老虎不成,却象狗。比喻好高骛远,眼高手低,一事无成
5、凤叹虎视——形容谈吐文雅,器宇轩昂。
6、如虎傅翼、如虎生翼、如虎添翼、豕虎传讹、谈虎色变、
7、比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
8、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、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、豺狼虎豹、
9、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、放虎归山、放虎遗患、放虎自卫、
10、9) 虎斗龙争: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。
11、一虎不河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原谓空手搏虎,徒步渡河,喻有勇无谋,冒险行事。后在元剧中以“一虎不河”比喻不顾一切。
12、麟角虎翅:―麟之角,虎之翅。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13、画虎画皮难画骨——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,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。
14、虎字成语:卧虎藏龙、三人成虎、龙争虎斗、狐假虎威、龙虎风云、龙潭虎穴、为虎作伥、虎视眈眈、九关虎豹、苛政猛于虎。
15、杯弓市虎、藏龙卧虎、除狼得虎、打死老虎、断蛟刺虎
16、饿虎见羊——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贪婪
17、虎变龙蒸——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。
18、龙跧虎卧——犹言龙蟠虎踞。喻山势逶迤起伏。
19、养虎自遗患——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
20、放虎归山,养虎为患,虎口拔牙,
21、豺狼虎豹——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。也比喻凶残的恶人。
22、形容谈吐文雅,器宇轩昂
23、鲸吞虎噬、九关虎豹、九阍虎豹、骏波虎浪、狼飡虎食、
24、龙跃虎踞——喻超逸雄奇。
25、猛虎出山: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。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。
26、成语:三人成虎(sānrénchénghǔ)
27、伏虎降龙——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
28、鲸吞虎噬——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。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。宋·范仲淹《上执政书》:“前代乱离,鲸吞虎噬,无卜世卜年之意,故斯道久缺,反为不急之务。”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明廷张胆》:“他谋多中伤,威权明仗,鲸吞虎噬,谁敢拦挡?”清·徐芳《诺皋广志·寒空僧》:“先君子常言以桥
29、虎生三子,必有一彪——比喻众多子女之中,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。
1、鸱目虎吻、鸱视虎顾、垂饵虎口、春冰虎尾、打马虎眼、
2、卧虎藏龙、三人成虎、狐假虎威、龙争虎斗、为虎作伥、龙虎风云、龙潭虎穴、狼吞虎咽、虎视眈眈、暴虎冯河、虎头蛇尾、龙腾虎跃、降龙伏虎、生龙活虎、骑虎难下、马马虎虎、与虎谋皮、照猫画虎、虎落平阳、调虎离山、如狼似虎、放虎归山、虎踞龙盘、虎踞龙蟠、如虎添翼、虎口拔牙、虎头虎脑、豺狼虎豹、养虎遗患
3、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的略语
4、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
5、释义:假: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6、猛虎插翅——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
7、龙腾虎掷、龙跳虎伏、龙跳虎卧、龙威虎震、龙骧虎步、
8、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、前门去虎,后门进狼、潜龙伏虎、
9、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果然府中来借,怎好不借?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,这个却保不得他。
10、龙腾虎蹴:喻勇猛冲击,势不可当。
11、龙腾虎跃,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。也比喻奋起行动,有所作为。